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文章 用户中心
242小说网 > 总裁豪门 > 总裁表示:夫人够社会! > 结婚啦!! 第024章 偶遇渣男贱女

总裁表示:夫人够社会! 结婚啦!! 第024章 偶遇渣男贱女

作者:墨春花 分类:总裁豪门 更新时间:2021-08-26 16:21:32 来源:大海中文网

这个月,陈友谅命令赵普胜会同一支归附的青军进攻安庆路城(今安徽安庆市)。

东周时期,今安庆潜山县是古皖国所在地。安庆古城之地叫宜城渡,其地的登云坡原名叫盛唐山,山下临江为盛唐湾古渡口。相传东晋诗人、堪舆风水家郭璞曾经登盛唐山观望长江,发出“此地宜城”之语,故安庆城别名“宜城”。

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改舒州德庆军为舒州安庆军,“安庆“自此得名(含“平安吉庆“之意)。

安庆城始建于宋宁宗(赵扩)嘉定十年(1217年)。当时朱熹的学生黄干任安庆府知府,为了抵抗金国侵略的需要,身先士卒,在舒州旧址(今潜山县梅城)“建城安庆以备战守”。后因战乱,安庆府于南宋端平二年(1235年)移治所于罗刹洲、杨槎洲。

南宋理宗(赵昀)景定元年(1260年),于开庆元年(1259年)再任建康府(今南京)知府的马光祖为了防止蒙古大军从长江水路进攻建康及南宋国都临安(今杭州),考察建康沿江上游,发现在宜城渡建城易守难攻,于是废弃舒州府,但是利用了舒州府城墙的砖石,将其拆运至东面约45公里的宜城渡修筑了新安庆府(今安庆市)。

安庆城西望狮子山,东连秦潭湖,北枕大别山龙头,南踏长江之波涛。东北有菱湖、莲湖、大湖相伴,东郊有秦潭溪流屏护。自古留下“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疆第一州”的美称。

安庆宋元古城平面为西面呈弧形的正方,周长约5600米。城台高2丈(约米),墙堞高尺(约米)。垛口高尺(约米),宽1尺(约米)。利于防守放箭。

西城墙大约自今新义街南端(和沿江路交汇处)外侧起,北上偏西沿着玉虹街至四方城街,再呈弧形延伸到李公祠巷东北头止。

北城墙从北门向东沿着今日菱湖南路内侧延伸,大约到此路与宜城路北端交汇处止。

东城墙大约位于南北贯穿的宜城路内侧,到沿江路北侧止。

南城墙从宜城路南端的沿江中路内侧直到新义街南端止。

安庆宋城有四门。

西门为主门,叫观山门。明清时改叫正观门。大约位于新义街与玉琳路交汇处。城中的墨子巷西通玉琳路直达西门,东通天后宫街直达东门。

北门叫集贤门。位于李公祠巷与北正街交汇处,明清延用至今。

东门叫通江门,门前的护城河把城东北的菱湖和长江连通。在明清时改叫枞阳门(此名至今还有)。大约位于天后宫街延长线与宜城路交汇处。

南门叫望海门,大约位于大南门街南端与沿江中路交汇处。走出南门,有一个长江古渡码头。

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为了防御起义军,元朝官府在安庆城司下坡街的北端(今龙门口街56号)修建了安庆路衙门子城(今安庆第一中学处),城门上建有一栋大木构架抬梁式七檩单檐谯楼。

后来朱元璋、陈友谅两军交战时,这座子城被毁,成了断垣残壁。在朱皇帝“高筑墙”的国策要求下,明朝洪武元年重建安庆府子城及谯楼,此谯楼即府衙望楼。

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时,安徽布政使司治所由暂驻地江宁(今南京)正式迁至安庆,安庆府衙移至安庆旧将军府。

安徽布政使司迁移前,对原安庆府衙子城及谯楼再次修葺。谯楼外,建有三门石枋,面朝西南。中门额楣题词“薇垣”,左门额楣题词“承流”,右门额楣题词“宣化”。

司衙子城内,左为宪书局,右是华阳阁,正中仪门后为大节堂。目前仅存的司衙子城大门和歇山顶重檐谯楼是由安徽布政使吴坤修于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主持修建的。

吴坤修亲自题写门额“白日青天”。寓意:为官应“两袖清风、清正廉明”。

再说“天完国”赵普胜攻打安庆城。河南行省左丞(正二品)余阙上城指挥元军顽强坚守,抵抗一月有余。双方死伤上万余人,赵普胜依然没有攻克,最后垂头丧气地撤走。

余阙,曾是汪广洋的老师,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及第进士,授泗州(今安徽泗县)同知(六品)。至正十二年(1352年),余阙代理淮西江北道宣慰使司副使(正四品),领兵守安庆。此后五、六年间,率部与红巾军激战百余次。

安庆长江段上游有座小孤山,为其藩篱屏障,由元军义兵(民兵)元帅胡巴延统领水军戍守。

小孤山是独立山峰,位于安徽省宿松县城东南60公里的长江中。周长500米,海拔78米,以奇、险、独、孤而著称。奇在“东看(像)太师椅、南望(像)一支笔、西观似悬钟、北眺(像)啸天龙”。 小孤山与上游九江市湖口县直线距离36公里。湖口县因鄱阳湖与长江在此交汇而得名,是长江下游的起点。

由于小孤山的地势非常险要,其东侧的航道很窄,只有数百米,形成长江下游的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明清时,曾在此设立烽火台和炮台。

冬十月壬戌日,陈友谅命令江西饶州(今鄱阳县)人祝将军带领水师自江州(今九江市)顺流而下,经过湖口县直捣小孤山。驻守小孤山的元将巴延指挥水军与之交战四天四夜,最后实在抵挡不住,只好顺流快速撤回安庆。

祝将军想乘胜追击,攻下安庆建立大功。于是命令水师进军,当晚在赛口镇(今属安庆市望江县)的长江“双河口”宿营。第二天(癸亥日),兵临安庆城下。接着,祝将军率兵登陆,准备攻打西门。

余阙在城头看见红巾军兵马不多,只有一个将军带队,就出城迎击。交战几个回合后,余阙把祝将军斩杀。其副将见势不妙,急忙率部撤回战船,返回小孤山。

占领小孤山,也算功劳一件。陈友谅自升“天完国”中书省平章政事(元朝职俸从一品 )兼统军大元帅。

当初他自封宣慰使时,见徐帝不开窍,很不舒服,这回借题发挥。他派遣亲兵队长将攻克小孤山的捷报及自升之事报奏徐寿辉,但攻城失败、大将被杀之事只字不提,并告之为了鼓舞士气攻克安庆路,他已通告全军。

徐寿辉不知如何是好,征询太师邹普胜的意见。

邹太师提醒道:“除了明玉珍元帅,没有谁能够与他匹敌。而他现在兵多将广,不如随了他的心意,任命他为大元帅,免得他心生怨恨。如果效仿倪文俊,那天完国就完了!”

徐寿辉左思右想,也无其它良策,只好下诏,派遣使官前往江州(今九江市)宣诏:任命陈友谅为平章政事,加封统军大元帅。同时加上一句话——谨祝陈大元帅早日攻克安庆城。

陈友谅两次攻打安庆未克,折损一员大将,气得发誓道:“我就不信安庆是铜墙铁壁,我要亲自出马,若还攻不下,我引咎辞职!若攻下,一定要杀死余阙全家。”

1357年十二月中旬,陈友谅携赵普胜率两万大军到达安庆城下。开始,陈友谅命赵普胜攻打东门,好不容易自东门登城,却被余阙顽强的守军击退。后又同时进攻东、西两门,还是被守军击退。

陈友谅召集将领开会,一边总结失败的教训,一边发动大家献计献策。最后有人提议学习朱元璋,造飞楼攻城。

陈友谅茅塞顿开,于是打造了4辆简易飞楼。楼顶为露天型,像个瞭望楼,三面是竹笆围栏, 尺(约米)高。赵普胜所部用2辆攻打东门,陈友谅率兵用2辆攻打西门。

陈友谅制造出飞楼制高点,攻城的局面有了好转。但是暴露上半身的弓箭手在飞楼也遭遇射杀。制高点的效果大打折扣。

陈友谅不惜一切生命代价,以数倍于元军的牺牲天天鏖战。最后,守军兵力日益减少,加上连续作战,已经非常疲劳,又无援军,守丞余阙率孤军血战,身负十余处创伤。

1358年(午戌岁)正月,庚子是朔日(初一)。戊申(初九)日中午,坚守了十多天的安庆城终于被攻破。全城四处火起,余阙自刎殉国,倒入清水塘中。其全家妇女老幼及仆人,有的自尽,有的被杀,全部死亡。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