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文章 用户中心
242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北境战神杨天林雪 > 第1728章

北境战神杨天林雪 第1728章

作者:全文 分类:历史小说 更新时间:2021-08-21 18:29:27 来源:大海中文网

当别人迫切需要指点的时候,你说千句万句,他都嫌不够。

为此,在与人交谈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对方的需求,他们想听什么样的话,他们现在的忧虑在哪里,什么样的话能让他们感觉更好,什么样的话能解决他们现在面临的问题,等等。

这些点如果找到,然后针对这些点组织语言,说话往往能够起到最大的效果。

很多时候话本身没有任何错,关键在于机会的把握和对谈话对象的把握。

对所有人,在任何场合都说千篇一律的话,反响肯定是不同的。

我们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时机组织语言,这是说话的大艺术。

对于那些根本就不愿意听说话的人,那就不要说什么,否则他们会觉得自己过于聒噪,对于那些愿意听说话的人,也应该选择好的时机,说些应当时风景的话。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有些人很会说话,说得很是得体,但是很多时候都不如沉默的人。

因为巧言乱德,宁可显得笨拙,宁可显得沉默,也不要让人对你有所防范。

在历史上,有一个能够适时沉默的人,当他的兄长无端被杀的时候,他都没有争辩,隐忍生存,最后终于为他的兄长报了仇。

他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光武帝刘秀。

汉光武帝刘秀小时候就愿干实事不尚虚夸,虽想出人头地,但从不露形色。

为此,他的哥哥刘縯很是瞧不起他。

一天,刘秀在书中读到“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从此便以这句名言规范自己的言行。

刘縯的部将刘稷听说刘玄当了皇帝,心中十分不满,刘玄想收买刘稷,封他为抗威将军,但刘稷拒不接受。

刘玄要杀刘稷,遭到刘縯反对,一怒之下将刘縯、刘稷一起杀掉。

尔后,为了斩草除根,想伺机将刘秀杀掉。

刘玄为找借口,便派人去对刘秀宣布诏书说:“太常偏将军刘秀英勇善战,特封为破虏大将军,武信侯。”

还没等刘秀谢恩,接着又宣布说:“大司徒刘縯,一向图谋不轨,常有抗帝之意,所以把他杀了。”

以此来试探刘秀的反映,如稍有恨意,便就地将其正法。

刘秀极力克制住内心的杀兄之恨,慌忙磕头谢恩。

宣旨人走后,刘秀捶胸大哭,誓报杀兄之仇。

但在第二天,他又在刘玄面前言必称陛下,口必言皇恩浩荡,绝不提兄长之事,饮食谈笑和平常一样。

终于,刘秀“以小忍成大谋”的表演使刘玄解除了猜忌。

三个月以后,刘秀以破虏大将军行大司马事的身份被派往河北,从此摆脱了刘玄的监视和控制,他迅速招兵买马,网罗人才,扩充实力。

很快具备了和刘玄抗衡的力量,便公开和刘玄分道扬镳了。

刘縯易于喜怒,专横跋扈,锋芒外露,成了更始帝的刀下之鬼。

刘秀性格内敛,事不外露,城府深沉,容忍一时而不乱大谋。

当刘縯被杀的消息传来时,刘秀为避免过早与刘玄发生正面冲突,极力克制自己。

立即从出征的战场赶来当面向刘玄谢罪:他对自己所立战功只字不提,而且深深引以自责,也不为其兄服丧,饮食言笑如同平常,毫无丧兄之痛的表示。

这番成功的韬晦表演,终于使刘秀转危为安、逢凶化吉,不仅没有受到牵连,反而加官晋爵,为其以后建立东汉王朝保存了实力,最终成就了东汉王朝的一统大业。

沉默不仅是语言上的,而且是行动上的。

沉默并不是懦弱,并不是不敢反抗,而是在积蓄力量。

这也告诉我们千万不要因为语言和行动上的一时优势,就忘记了长远的发展。

历史上的大量事实说明,很多时候,人需要沉默,这种沉默是最有力量的,尤其是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

·忧愁烦恼,找知己诉说

人难免有忧愁烦恼,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选择说出来。

但是你并不能向所有人都倾诉,真正能够听你的是你的知己。

历史上有许多国君,在即位的时候很是年轻,又很长寿,国家的太子要等到很大的年龄还难以登基。

这些太子们都难免有些着急。

很多太子为了及早登基,往往通过不断蓄积自己的力量,最终谋夺皇帝的宝座。

而他们的父亲们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就会立即废掉太子。

至于这些情况,父亲们是怎么发现的呢?

大多是太子向别人抱怨诉说泄露出来的。

历史上这样的故事实在太多,太子们口风不紧往往给自己带来很大的麻烦。

宋孝宗赵慎有三个儿子,在他即位后,立长子邓王为太子,封次子为庆王,封三儿子为荣王。

太子因病去世,孝帝便再未立太子。

过了几年,孝宗立荣王为太子、进封为魏王。

赵惇荣立太子,心中高兴,恨不能第二天便即位称帝。

谁知一等,竟然16年过去,仍没有当上皇帝。

而孝宗却仍然身体健康,毫无让位之意。

太子心中如火烧火燎坐卧不宁,有心劝孝宗让位却又难于开口。

久而久之,他精神有些失常,时而暴怒,时而大笑。

太后知道后,很是担心,又不知什么原因,便将太子近侍召来问话。

“太子病了吗?

为何性情无常?”

近侍道:“太子当的时间太长了,心中着急所致。

他盼望太后劝皇帝早日让位呢!”

太后听了笑道:“这有何难,何不早说。”

过了几天,孝宗到太后宫中,太后说:“官家年事已高,应该早图消闲,国事就让儿子去干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页 章节列表 下一页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