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文章 用户中心
242小说网 > 历史小说 > 北境战神杨天林雪 > 第1728章

北境战神杨天林雪 第1728章

作者:全文 分类:历史小说 更新时间:2021-08-21 18:29:27 来源:大海中文网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章节阅读:

第一章:会说话体现的是一种素质(2)

3、聪明人适时沉默,老实人滔滔不绝

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沉默,但是有些时候,适时沉默比说话更有效果。

当两个人话不投机的时候,就要少说。

其实万言万当,很多时候都不如一默。

忧愁烦恼,对大多数人来说应该保持沉默,即使想说,也要找知己诉说。

聪明人的故事:

殷纣王荒淫无道,不理朝政,不分昼夜地设宴饮酒作乐。

有一天连当天是什么日子都不知道了。

他问左右大臣,结果没有一个人知道。

于是,他就派人去问箕子。

箕子是王族中十分贤能的人,他对身边的侍从说:“作为一国之君,日期都不知道,看来世道是该变变了。

既然如此,别人都说忘了日子,如果只有我说知道的话,那么大王就会对我起戒心,我就很危险了。”

这样,箕子就对来问日子的差使说:“我也醉得忘了日子了。”

箕子巧装糊涂,明明知道也佯装不知,消除了纣王的戒心,从而也免遭了杀身之祸。

老实人的故事:

从前有个干部特别爱长篇大论,有一次,他到农村开大会,召集了全村人都参加。

为了让大家都能听到,他找一个农户借了个小板凳,便站在小板凳上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

刚开始的时候,大家听得饶有兴趣。

这个人看大家兴致还可以,于是继续讲了下去,一刻也没有停下来的意思。

后来,陆续有人离开了,这个干部以为是自己没有讲好大家才离开,于是又把刚才讲过的东西重复了一遍。

这时离开的人更多了,到最后只剩下一个老太太还在听他讲。

于是他问那个老太太为什么这么愿意听他讲话?

老太太说她只不过是想拿回他踩着的那个小板凳。

·话不投机,就要少说

如果话不投机,就要少说。

但老实人经常忘记这条经验,越是话不投机,说得越多,生怕别人没有听清楚自己的意思。

人与人对话很多时候是凭借感觉的,感觉对了,话语自然就多。

同种性格、有相同经历的人往往共同话题多,原因就在于同样的性格和共同的经历让他们产生了同样的感觉。

当感觉不对的时候,一定要学会少说话,因为你说的每一句话对于别人来说可能都不值得相信。

在交流中,话一多,就容易失言,更难取得别人的信任。

有些时候,或许你想活跃气氛,但是别人却容易认为你轻佻,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冷场就冷场,并不是你的责任,你没有必要通过自我贬低让场面活跃起来,话不投机的时候就要少说。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要想交谈下去,就要找恰当的机会。

话不投机很多时候还是因为机会不好。

历史上,忠臣进谏有的容易采纳,有的却始终无法采纳,有部分原因是时机不对。

其实谈话的最好时机是别人对你有所求的时候,尤其是请教你问题的时候。

这个时候你说的话是针对他的问题而来,容易受到别人的重视。

唐太宗到了晚年,由于天下太平日久,不像早年那样虚怀纳谏,魏征忧心忡忡,一直想找机会指出这一问题。

贞观年间的一天,唐太宗笑着问魏征:“你看近来政治怎么样?”

魏征回答说:“贞观初年,陛下主动引导人们进谏;几年之后,再遇到有人进谏也还能愉快接受;而近一二年来,则只能勉强接受一点意见,而且流露出了极大的不情愿。”

太宗听了有点吃惊,便向他问道:“为什么这样说呢?”

魏征顺势说道:“记得刚即位时,陛下要判元律师死罪,大臣孙伏伽进谏,认为按照法律不应该判死罪,陛下就把价值百万的兰陵公主的园子赏给了他。

大家都说皇上赏得太重了。

您说,‘即位以来,还没有人向朕进谏过,所以赏得特别重。

’这是您主动引导人们进谏。

后来,柳雄假冒在隋朝做官的资历,被主管部门检举,要判他死罪。

大理少卿戴胄说只应该判有期徒刑,他再三申述自己的主张,您终于同意赦免柳雄的死罪。

当时您还对戴胄说:‘只要像你这样坚持守法。

就不愁滥用刑罚了。

’这是您能够愉快地接受意见。”

略微停顿了一会儿,魏征又摆出第三条根据:“近来皇甫德上书,说修洛阳宫是劳民伤财,收地租是严重剥削老百姓,妇女流行高髻是宫中传出来的,而陛下却恨恨地说:‘这人要使国家不役使一个人,不收取一文钱,宫女都没有头发,才称心满意呢?

’当时臣说‘臣子上书,若不激烈直率,就不会引起君主注意,虽然激烈直率近于毁谤。

’当时陛下虽听从臣的话,赏他绸缎了事,但心里总不舒服,这就是陛下难以接受意见了。”

太宗明白了,说道:“除了你,没有人能说出这样一番话。

一个人苦于自己不知道自己啊!”

话不投机半句多,更何况是批评,而且是对圣上。

同样的话,说于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气氛下,效果就会大不相同。

而把握良机,选择最佳地点、最佳时间、最佳气氛,不失时机地利用外部环境进行说辩,则能达到最佳效果。

魏征进谏批评太宗,就是趁太宗高兴和发问的时候,这时是接受劝谏的最佳时机。

于是魏征抓住这个机会,大胆向皇帝进谏,说服了皇帝,自己也免遭责难。

在别人不需要话语的时候,一两句他都会觉得罗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页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