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文章 用户中心
242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通史演义 > 第85章 晋文公一次性斩首三将,震惊诸侯!

通史演义 第85章 晋文公一次性斩首三将,震惊诸侯!

作者:小卫的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05-23 20:38:37 来源:大海中文网

在周襄王二十年的时候,晋文公在践土接受了周襄王的犒赏,事情结束后便回到了晋国。其他诸侯也各自告别周襄王回到了自己的国家。卫成公对歂犬的话产生了怀疑,于是派人暗中去调查。他们看到元咺和叔武一起加入了盟约,名字都记录在盟约书上,没时间详细了解,便立即回去向卫成公报告了这个情况。卫侯非常生气,说:“叔武果然私自立为国君了!”他狠狠地骂道:“元咺是叛逆,背叛了君主!他为了自己的财富和地位,扶持新的君主,却又派自己的儿子来监视我。我怎么能容忍你们父子呢?”元角正想要辩解,但卫成公已经拔剑一挥,他的头颅立刻落地。真冤枉啊!元角的随从吓得慌忙逃回,将这个消息告诉了元咺。元咺说:“他的生死都是命定的!国君虽然亏待了我,但我怎么能对不起太叔呢?”司马瞒对元咺说:“既然国君怀疑你,你也应该避免嫌疑。为什么不辞职离开,以表明你的心迹呢?”元咺叹息道:“如果我辞职离开,还有谁会和太叔一起守护这个国家呢?杀害他的人是出于私人恩怨,而守护国家则是关乎大局的事情。因为私人恩怨而放弃国家的大事,这不是作为臣子应该有的报国之义。”元咺向叔武提出请求,派他去给晋国的君主送信,请求恢复卫成公的位置。这对元咺来说是一个好的机会。现在,我们暂时不提这件事。

晋文公接受了册命之后回来,士兵们手持弓箭,排列整齐,充满了威武的气氛。回国的那天,一路上的百姓,老老少少,都争着来看他的威仪,人们拿着篮子装着食物和酒水,一起欢迎他们的军队。人们赞叹不已,都夸赞他们的主公是英雄。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喜悦,都在说晋国一定会繁荣昌盛。正是:“扞艰复缵文侯绪,攘楚重修桓伯勋。十九年前流落客,一朝声价上青云。”

晋文公在临朝接受朝贺后,开始评功行赏,他认为狐偃是最大功臣,先轸次之。其他将领们提出反对意见:“在城濮之役中,是先轸设奇谋破了楚军,这都是先轸的功劳,为什么现在反而把最大功臣归功于狐偃呢?”晋文公说:“在城濮之役中,先轸说:‘一定要和楚军作战,不要错过敌人。’而狐偃则说:‘一定要回避楚军,不要失去信义。’在这种情况下,打败敌人只是一时之功;而保持诚信则对子孙后代有着万世之利。怎么可以把万世之利归功于一时之功呢?因此,我认为狐偃功劳更大。”所有将领都很高兴并表示服从。狐偃又建议:“已故的臣子荀息,在奚齐、卓子之难中忠诚地为国捐躯,他的忠节值得赞扬。应当录入他的后代,以激励臣子的忠诚。”文公同意了这个建议,于是召见荀息的儿子荀林父,任命他为大夫。舟之侨正在家中陪伴妻子,听说晋侯要来,赶紧赶到半路去迎接。文公下令将他囚禁在后面的车上。待到赏赐完毕后,文公让司马赵衰商议舟之侨的罪行,认为应当处死。舟之侨为自己辩解,说他的妻子病了,请求宽限。文公说:“事奉君主的人应当不顾自己的生死,更何况妻子呢?”于是下令将舟之侨斩首示众。晋文公此次出兵,第一次斩了颠颉,第二次斩了祁瞒,今天第三次,又斩了舟之侨。这三个人都是有名的将领,违反军令必将受到严惩,决不姑息。因此,三军都对文公敬畏有加,各将领也都服从他的命令。这正是因为他的赏罚分明,如果赏罚不清晰,就会导致百事不顺利;只有赏罚明确,才能使四方各地都顺从。这也是晋文公能够在诸侯中占据领导地位的原因。晋文公与先轸等商议,打算增加军队的规模,来加强国家的实力。但他又不敢公开增加六军的数量,于是就决定虚构一个名为“三行”的军队。荀林父被任命为中行大夫,先蔑和屠击则被任命为左右行大夫。这样,前后三支军队的加起来就是六军,只是名称不同而已。由于这样的安排,晋国的兵力和将领都得到了增强,使得他们在天下中无人能敌。

有一天,晋文公正在开朝,他正在和狐偃等人讨论曹国和卫国的事情,这时宫廷的近臣报告说:“卫国来信了。”晋文公说:“这一定是叔武为了哥哥请求宽恕的信。”他打开信看了一下,信上写道:“君主啊,你没有摧毁卫国的社稷,同意恢复原来的国君,全国的臣民都在期待高尚的品德。希望你早日考虑这件事情!”

陈穆公也有使者来到晋国,代表卫国和郑国向晋国表达悔过自新的意愿。文公于是给陈穆公和卫、郑国分别回了信,允许他们返回自己的国家,告诉郤步扬不必带领军队去阻拦他们。叔武得到晋侯宽恕的消息,立即调动车马前往陈国,迎接卫侯。陈穆公也派人去劝卫侯启程。公子歂犬对卫成公说:“太叔已经做了国君很长时间了,人民归附,邻国也与之结盟。这次前来迎接的,我们不能轻易相信。”卫国国君说:“我也有这个担忧。”于是他派宁俞前往楚丘,探听他们的真实意图。宁俞只得按照命令行事。

宁俞到达卫国后,正好赶上叔武在朝中议政。宁俞进入朝堂,看到叔武坐在殿堂的东边,面向西方。当他看到宁俞时,叔武降座相迎,行礼非常恭敬。宁俞故意问道:“太叔你不在主位上处理政务,却坐在旁边,这怎么体现你的威仪呢?”叔武回答说:“这个主位是我哥哥坐的,我虽然坐在旁边,都感到惶恐不安,怎么敢坐在正位上呢?”宁俞说:“今天我才真正看到了太叔你的心意。”叔武回答:“我非常想念我哥哥,每天都在挂念着他,希望您能尽早劝说我哥哥回朝,以安慰我的心。”于是,宁俞和叔武约定在六月辛未这个吉日进城。宁俞离开大殿后,听取了其他人的话。他听到百官们都在议论,说:“如果旧国君回来了,就可能会出现分裂的情况,有些人会支持他,有些人则会反对。那么该怎么办呢?”宁俞回答说:“我奉旧国君之命前来传达他的话:‘无论支持还是反对,只要有功劳就没有罪过。’如果你们不相信的话,我们可以歃血立誓。”众人都说:“如果我们能达成协议,还有什么疑虑呢?”于是宁俞就对着天发誓说:“如果支持旧国君回来,他就是我们的国君;如果反对他回来,我们就要维护国家的安全。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我们都要发挥自己的力量。君臣要和谐共处,共同保护社稷;如果有人欺骗,明神就会惩罚他们!”众人都高兴地离开了,说:“宁俞不会欺骗我们。”叔武还派遣大夫长牂专门守卫国门,并吩咐他:“无论何时,只要有南方来的人到达,立刻让他进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