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专题 文章 用户中心
242小说网 > 其他小说 > 太荒浮沉录 > 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破解咒语

太荒浮沉录 第一千六百二十二章 破解咒语

作者:徐义林柳无邪 分类:其他小说 更新时间:2024-06-27 16:18:37 来源:大海中文网

章节正在手打中..

推荐章节阅读:

我的口是心非好光景

明明新闻报纸都在传说,今年是拉尼娜年份,但中原地带这个夏天的太阳,也实在好的不像话。

高温预警已经变成最高的红色了,最可怕的,未来几天并没有降雨的预报。

听说河南有地方都开始求雨了。

种地的百姓真不易呀。

身为农民出身的我,听到同事谈论河南求雨的事情,深有体会农民的不易与无奈。

每年的开春,农民都盼望着风调雨顺,因为只有如此,才能在秋天有个好收成。如果说种地是一种投资行为,那这场投资比任何投资风险都高,而回报却并不成比。

他的投资高,是因为干扰因素太多太多:土地贫瘠,种子化肥质量不行,病虫害流行……而最主要的,还是天气。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东北雪来得早了些,导致豆子还没收,都捂在了地里。辛苦了一年,却颗粒无收,再加上交公粮的压力,父母和乡亲们不得不拿着镰刀,趟着雪在地里割豆子。

下雪不冷化雪冷,割豆子时一边划拉着半融化的雪水,一边抢收一根根干枯的豆杆。纵然忍受着刺骨的寒冷,使出全身的力气,行进的速度依然只有未下雪前的三成而已。

机械在大雪面前也无用武之地,雪化了又冻,如若不在一天内割完,第二天就只能割冰溜子了。

即便抢收回来的豆子,运回家也是麻烦,因为带着雨雪,根本不能立即在场院里脱粒晾晒。只能等摊开了豆杆,等,等天气回暖。

好在大雪过后,天气真的又恢复了正常,连着五六天的大晴天。父母和乡亲急忙将晾好的豆杆拉到场院脱粒,简单晾晒几日便交到粮库。

但也不是每家每户都那么幸运,听母亲说,有一户年轻的小夫妻,为了博一个致富的门路,在连队承包了两晌来地,结果因为这一场雪,全捂在里面了。

雪水一化,豆子都泡囊了,根本没法收,收了也没人要。

因为借了很多钱,根本无法偿还,最终两人选择了极端的方式,双双喝了农药。虽然发现的早,抢救回来了,但两个人更加痛苦,因为这一次抢救又添了新的饥荒,整日得以泪洗面,看着很是可怜。

所以当听到同事说农民求雨的事情,真心理解。并不是因为农民知识储备不足、愚昧无知,他们种了数十年的土地,怎能不知道旱了用河水浇地,涝了开沟放水的道理。但现在这些办法真的失灵了,那么,还得看天。

所谓求雨,实在是无奈之举,他们或许明知道这样做也是徒劳,但这样做起码可以遣散心里的烦躁,让焦虑有个输出的门路,这何尝又不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呢?

后来见天气预报,河南真的下雨了。同事说,是科学催雨的结果。无论那种,有了雨水,那么庄家就有了活路,农民也就有活路。

曾经在某个作家的小说里,听到用“农民”二字骂人,当时就把书撕了。农民或许没有光鲜亮丽的外在,谈吐也不会优雅,但那又怎样,没有农民就没有粮食,没有粮食就没有吃喝,没吃没喝都没法活了,所以,是农民保障了我们的生存根本。

如同《红高粱模特队》里赵本山老师说的:“我觉得劳动者是最美的人。没有普天下劳动者的辛勤劳动,吃啥?没有普通者的劳动,穿啥?吃穿都没了,你还臭美啥?”

作为农民,土地是生存之本,是繁衍养育世代子孙的母亲,无论怎样贫脊的土地,在农民的心目中,她永远都会带来希望。

所以我都觉得自己是农民的儿子,是件很高尚的事儿,也是件很自豪的事儿。曾经年少干过的那些农活,都是一种锻炼和教育,锻炼了自己吃苦的意志,教育我珍惜每一滴汗水的付出。

记得之前和一个农学老师吃饭,发现酒足饭饱后,餐桌剩下好多面食。老师很是痛心:既然吃不了,为啥点这么多呀,那么吃完了饿着点,也比吃撑了浪费好呀!

老师后来要来了食品袋,将面食都打包带走了。餐后很多人都说老师小气,但我却觉得惭愧与感动,惭愧于自己不知不觉将这种浪费视作平常,感动的是,现如今这浮躁的社会,还有这样言传身教的老师,真的难得。

尊重粮食,就是尊重农民,尊重劳动,同时也是在培养自己的好习惯。每一年的好光景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结果:天,四季分明、风调雨顺;地,沃野千里、百病不生;人,辛勤劳作、和平共生。但凡却少了一项,这光景都难过。

和老师只见过两面,后来再也没有见过。如果真有穿越的可能

我的口是心非好光景

我想高考时可以选择这个老师的学校,报他的专业,这样的老师,一定不会教出来差学生的。

转眼就要七月了,往年七月是汛期,最怕的就是旱与涝的接踵而至,极与极的防范疏解,不禁增加的农民的人工成本,也增加了庄稼是否存活的风险。

即便如此,千百年来的中国农民,还是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辛劳,祖祖辈辈的保留下来丰饶的土地,保留下带着中华基因的种子,一代代的传承下来,春种秋收,养育下一代茁壮成长。

想到袁隆平爷爷了,不久前看到某个大学教授贩卖水稻亲本的新闻,不知道是真是假。若是假的,还算欣慰些,总算没有出现这样的败类;若是真的,那真是做了天怒人怨的大坏事了。

为了一点利,打了全国人民的饭碗,口诛笔伐一点不为过,若是古代,这种罪过估计也是剐刑伺候了。对比一下先前那个那食品袋装剩饭的老师,实在枉为师,不,是枉为人!

或许我们能做的不多,很多人已经不谙农事,但最起码的态度上和行动上,还是要对得起这份沉甸甸的收获。要知道,每一个好光景不是理所当然的,都是有人辛苦奋斗出来的。

种地如是,而我们的学业、工作、家庭,又何尝不是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